加拿大央行于當地時間10月29日宣布,將主要隔夜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2.25%,為2022年7月以來最低水平。此次調整符合市場預期,是該行2025年第四次降息。加拿大央行表示,若經濟與通脹前景未發生重大變化,當前利率水平可能在可預見的未來維持不變。
加拿大央行行長蒂夫·麥克勒姆(Tiff Macklem)在政策聲明及隨后的記者會上指出,此次降息旨在緩解美國貿易政策調整對加拿大經濟造成的干擾,同時確保通脹維持在2%的目標附近。他強調,美國對鋼鐵、鋁、汽車和木材等關鍵行業征收的高額關稅“已對加拿大經濟的部分產能造成嚴重影響”。
根據央行最新經濟預測,2025年加拿大實際GDP增長率由此前的1.8%大幅下調至1.2%;2026年增長率進一步下調至1.1%;2027年預計為1.6%。央行同時將2026年潛在GDP增長率下調至1%。麥克勒姆表示,近期經濟增長疲軟主要源于出口和商業投資下滑,勞動力市場持續疲軟亦對消費構成拖累。
在通脹方面,加拿大央行預計2025年整體通脹率為2.0%(此前1月預期為2.3%),2026年和2027年均維持在2.1%。央行指出,油價下跌及碳稅取消將暫時壓低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其首選的核心通脹指標目前穩定在3%左右。
盡管采取寬松措施,加拿大央行多次強調貨幣政策的局限性。麥克勒姆明確表示:“貨幣政策無法彌補貿易戰造成的結構性損害”,“利率政策正在提供一定的刺激,但作用有限”,“它不能使經濟重回關稅前的軌道”。
關于未來政策路徑,央行稱當前2.25%的政策利率“大致處于合適水平”,前提是經濟與通脹走勢符合預期。麥克勒姆補充:“如果前景發生重大變化,我們已準備好做出回應。”但他同時警告,美國貿易政策的持續不可預測性,使得經濟預測的不確定性范圍“比平時更寬”。
市場反應方面,加元在決議公布后走強。貨幣市場定價顯示,投資者普遍預期加拿大央行在2026年3月前不會再次降息。同期,加拿大2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5.2個基點,報2.406%。
此外,加拿大央行高級副行長卡羅琳·羅杰斯(Carolyn Rogers)證實,央行將于2025年第四季度恢復購買短期國債。她同時指出,加元仍在發揮其作為外部沖擊緩沖器的作用,且住房市場存在顯著的區域差異。羅杰斯還表示,管委會已就潛在的金融穩定影響進行討論。
麥克勒姆在答問環節中提及,盡管基準預測未包含經濟衰退,但“可能出現兩個負增長的季度”。他警告,從多項指標看,當前股票估值“已顯過高”。
本次政策調整凸顯全球貿易摩擦對中型開放經濟體的深遠影響。加拿大作為美國最大貿易伙伴,其貨幣政策正日益受到外部政治經濟變量的制約。央行坦言,面對結構性外部沖擊,傳統貨幣政策工具的效力正面臨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