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是“中國建造”的力量載體。“十四五”期間,我國建筑業產業結構持續深化、建造技術顯著提高、整體實力明顯增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介紹,5年來,我國建筑產業規模屢創新高,2024年建筑業總產值達到32.7萬億元,比2020年增加6.3萬億元,增長24%。
倪虹表示,我國堅持“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建筑方針,大力發展智能建造、綠色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推廣應用先進成套技術體系和新裝備、新材料、新產品,培育綠色建筑經濟增長點,優化建筑市場環境,強化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推進建筑業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努力為全社會提供高質量建筑產品。
5年來,建筑業現代化程度大幅提升,“走出去”步伐加快,深中通道、北京冬奧場館等一批世界級重大工程,盾構機、架橋機、造樓機等一批大國重器,雅萬鐵路、盧塞爾體育場等一批“一帶一路”標志性成果,贏得世界矚目和贊譽。
建筑業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李曉龍介紹,2021年至2024年,建筑業累計完成154億平方米建筑、7.9萬公里市政道路、3429公里城市軌道交通、約1.6萬公里鐵路、約29萬公里公路以及各類水利、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建筑業還支撐了城中村改造、危舊房改造、老舊小區改造等一大批民生工程,顯著改變城鄉面貌,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條件。
新型建造方式加速推進。李曉龍稱,我國大力發展智能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推動工程建設數字化設計,部品部件自動化生產,施工現場智慧化、精細化管理。我們聚焦“雙碳”目標任務,大力發展綠色建材、綠色建造、綠色建筑,推動全面執行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累計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8億平方米,改造后的建筑冬季室內溫度可以提高3攝氏度至5攝氏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海南省共建的海南博鰲零碳示范區已經進入近零碳運行階段,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技術和實踐的窗口。
“中國建造”品牌享譽海外。建筑企業積極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出去”步伐加快,模式更加豐富、領域更加多元。2021年至2024年,對外承包工程業務累計簽訂合同額超過1萬億美元,完成營業額6400億美元。2025年,全球排名前250名的國際承包商中,我國內地就有76家,其中排名前10名的就有4家,中老鐵路、秘魯“錢凱港”、科特迪瓦“圣佩德羅”體育場、波黑“多博伊”醫院項目等一大批海外工程項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李曉龍表示,我國將進一步深化建筑業改革,不斷激發行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持續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打造“中國建造”升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