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交出了今年上半年環境執法“成績單”。北京商報記者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半年北京市維持高壓執法態勢,在固定源和移動源方面立案處罰合計近億元,同一時間發布的16起環境違法典型案例中,開出的罰單最高已達35萬元,更有多起案件被移至公安部門,或已立案偵查,或相關責任人被刑拘。
近億元罰金
今年以來截至6月底,全市生態環境部門在固定源方面共立案處罰8438.13萬元;對重型柴油車立案處罰429.7萬元;對非道路移動機械立案處罰499.5萬元。
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三項處罰總計9367.33萬元,將近1億元。
具體來看,全市生態環境部門針對固定源共立案處罰2326起,處罰金額8438.13萬元。
其中,大氣類違法行為1101起,處罰金額2519.52萬元。水類違法行為173起,處罰金額2601萬元;固廢類違法行為350起,處罰金額535.98萬元;建設項目類違法行為584起,處罰金額2527.08萬元。
在固定源大氣污染問題方面,據北京市環境監察總隊總隊長趙志威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生態環境部門深入開展“點穴式”執法,補齊重點區域短板,擴大“點穴”范圍,檢查范圍較2018年范圍擴大3倍。
移動源方面,據北京市機動車排放管理中心主任劉子建介紹,北京市生態環境部門聚焦重點,精準發力,綜合施策,不斷加大移動源監管執法力度,圍繞新車一致性和在用車符合性檢查、在用車執法監管、規范機動車檢驗檢測秩序、油氣油品監管四個方面,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基本建立了“從新車生產銷售到老舊車淘汰”的全過程管理體系。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市人工檢查重型柴油車134.9萬輛次,同比增長29.9%,其中全市生態環境部門入戶檢查重型柴油車7.6萬輛次,立案處罰5203輛次,處罰金額429.7萬元;移交公安交管部門處罰11萬輛次。檢查非道路移動機械9448臺次,發現超標排放機械999臺次,立案處罰金額499.5萬元。
多樣化處罰方式
今年4月,因將含有染料、涂料廢物(屬于危險廢物,廢物類別HW12)的生產廢水經暗管排放至滲井,北京綠美康涂料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被生態環境部門認定涉嫌環境污染犯罪。
之后,通州區生態環境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及有關規定,依法將該案件移送至區公安部門,目前相關責任人已被刑事拘留。
該案件成為北京市曝光的上半年環境違法典型案例中性質較為惡劣的一起。
當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向媒體曝光了上半年環境違法典型案例16起,其中固定污染源環境違法典型案例4類10起,移動污染源環境違法典型案例3類共6起。
“曝光環境違法典型案例,目的是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打擊,持續保持環境執法高壓態勢,對違法企業形成震懾。”北京市環境監察總隊副總隊長李斌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北京商報記者發現,簡單地罰款并不足以形成足夠的威懾效應,對于部分性質惡劣的案件,生態環境部門的處罰方式更為多樣。
在往期以及最新公布的典型案例中,都不乏限制生產,查封設施、設備,案件移送至公安部門,行政拘留、刑事拘留相關責任人等處罰方式。
趙志威介紹,今年上半年,全市查處重大環境違法案件457起,其中查封扣押430起;限產、停產1起;聯合“環保警察”辦理適用行政拘留環境違法案件21起,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5起。
另外,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在曝光的2019年上半年涉及大氣、水、固廢、建設項目等4類10起固定源環境違法典型案例中,僅大氣類環境違法典型案件就有5起,占了案件總數的一半。2018年上半年和全年分別曝光的10起典型案例中,大氣類分別為7起和5起,占比均最高。
執法全程記錄
“目前,北京市環境執法隊員的執法行為,包括從進入現場到取證完畢全過程,都會進行記錄。”趙志威表示,目前北京市環境監察總隊已經建立了檢查制度,對執法記錄過程,總隊的科里、隊里有抽查比例。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生態環境部此前印發《關于在生態環境系統推進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的實施意見》指出,要通過文字、音像等方式記錄行政執法全過程,按規范歸檔保存,并建立健全執法全過程記錄的管理制度。
趙志威透露,對于環境違法行為,執法隊員的全過程執法記錄也是輔助的證據之一。他透露,今年第二期移動執法系統也要上線,執法人員從進場后,對執法信息進行錄入,基本能實現全過程覆蓋執法,該系統還有拍照功能、經緯度定位功能等。
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副司長王開宇在探討現行標準的執行問題時強調,要抓好現行標準的實施落地,加大執法力度,推動現行標準得到切實有效執行,同時推動地方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現地區差異性和標準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