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鋼鐵、煤炭、水泥、建材等行業產能已達到峰值,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刻不容緩。
據
R780地質管檢測員檢測,
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去產能為2016年的首要任務以來,山東、安徽、甘肅、新疆等地陸續進行“僵尸企業”摸底。通過前期摸底,部分省份初步確定了“僵尸企業”數量,具體的出清方案正在制訂之中。
化解過剩產能的方案要重點解決好“人往哪里去”、“錢從哪里來”這兩個問題。他要求各地經信委發揮更好作用,勇于擔當,主動為省政府提出方案,在清理“僵尸企業”方面,地方層面至今還未公開相關的具體部署。一位地方經信委人士表示,該省“僵尸企業”出清的后續保障措施還在制訂中。
山東方面的“僵尸企業”摸底情況顯示,按照利潤不夠支付企業信貸利息、已停止經營活動半年以上、生產經營活動基本處于停頓狀態的三類“僵尸企業”評判標準,山東省初步確定了448家“僵尸企業”,其中70%以上的企業分布在輕工、紡織、建材、機械、化工等行業,其余分布在煤炭、冶金、醫藥、電子等行業。
根據中央“盡可能多兼并重組、少破產清算,做好職工安置工作”的要求,盡管各地還未明確具體的出清時間,但都表態要采取市場化的方式,停止對其各種形式的保護。
針對困難企業,安徽要求堅持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通過兼并重組、債務重組和破產清算等方式,實現市場出清。
在南京大學商學院產業經濟學系教授劉志彪看來,兼并重組等方式僅僅解決了資本方的問題,更大的難點在于勞動方。如何進一步解決“僵尸企業”退出的后續問題,將決定出清的摩擦力大小。
事實上,國家層面已經啟動了相關工作。2015年12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表示,將設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支持地方在淘汰煤炭、鋼鐵行業落后產能中安置下崗失業人員等。
以煤炭產業為例,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在此前召開的全國煤炭交易會上表示,2015年前10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62%,行業虧損面達到80%以上。國有煤炭企業整體由上年盈利300億元轉為虧損223億元,黑、吉、遼、冀、魯、皖六個省市出現全行業虧損。
嚴重過剩的煤炭產業已經影響到了地方經濟的增長動力。以安徽為例,該省2014年統計公報顯示,40個規模以上工業行業中,39個行業增加值均保持增長,僅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下降。而在黑龍江,龍煤集團虧損嚴重,政府多次出臺政策并提供資金扶持。
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劉志迎表示,這與能源結構調整有關,需求量下降的情況下,煤炭產業更加出現過剩。更重要的是,安徽的煤炭企業多集中在國有企業,之前即便虧損,很多也在享受政府的補貼或者是銀行貸款,這對地方經濟造成了拖累。
以石油和煤炭占經濟半壁江山的黑龍江為例,由于龍煤集團虧損,大慶油田減產以及油價下跌,2015年前三季度,該省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2315.3億元,同比增長0.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2個百分點。
黑龍江方面表示,能源工業降幅擴大是規上工業增速同比回落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占全省規上工業47.1%的能源工業同比下降3.8%,降幅比上年同期擴大2.7個百分點。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行業由于原油同比減產109.6萬噸,增加值增速下降3.1%,降幅比上年同期擴大3個百分點;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加值99.8億元,同比下降7.6%。
據
R780地質管檢測員檢測 ,
黑龍江省省長陸昊近日在該省礦業經濟推進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以公開、公平、公正方式配置資源,努力把黑龍江礦產資源轉化為礦業經濟,對占有礦權的僵尸企業要加快淘汰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