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管4月15日24時,國內成品油新一輪調價窗口將開啟。距離調價僅剩一個工作日,無論國際原油漲跌與否,本輪零售限價下調都已“板上釘釘”。而此次下調也是自2021年12月31日24時“七連漲”以來的首次下調。據(jù)金聯(lián)創(chuàng)測算,截至4月14日第九個工作日,參考原油品種均價為103.50美元/桶,變化率為-8.40%,對應的國內汽柴油零售價應下調600元/噸。折合成升計算,預計下調汽、柴油零售價0.46元/升-0.52元/升的幅度。
按照這一調整幅度,車主加滿一箱50L的油箱將能節(jié)省23元—26元。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本輪大概率下調油價,這將會是今年以來油價首跌。“在上一輪調價后,國內油價已在高位,同時過去10天以來,國際油價有所回落。但未來油價預計很難持續(xù)維持在‘8元時代’或進一步往‘7元時代’走,還將維持高位震蕩。”
民德研究院院長、前中海油能源經(jīng)濟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wèi)東亦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目前影響油價的核心是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不是基本面的供需問題”。
此外,油價還會對國內物價造成一定影響。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研究中心主任王靜文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指出,下半年還可能會出現(xiàn)“豬油共振”的場景,“屆時國內物價可能面臨不小壓力,需警惕下半年可能出現(xiàn)的‘滯脹’苗頭。”

圖源:視覺中國
國際油價延續(xù)高波動率狀態(tài)
近期,國際油價依舊在多方因素驅動下,波動不斷。
從消息面來看,國際能源署(IEA)4月7日表示,其成員國已同意釋放1.2億桶石油儲備,其中美國貢獻一半,以在俄烏沖突后為油價降溫。這是國際能源署47年歷史上最大的油儲釋放量。當夜,國際油價應聲下跌。
隨后,美國銀行針對此事在11日發(fā)布報告修改油價預期。美銀在報告中指出,布倫特原油價格原本到今年年中或將沖高至150美元,但是戰(zhàn)略性政府石油庫存的釋放改變了其在3月初發(fā)布的油價預期軌跡。因此,美銀將今年夏季的油價預期上限調整為120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目前的立場與美國并不一致。
OPEC+在3月31日的會議上,決定將IEA提供的任何數(shù)據(jù)從其原油產(chǎn)量估計中排除。隨后,OPEC秘書長巴爾金于4月11日對歐盟表示,當前市場的劇烈波動已經(jīng)超出了OPEC的控制范圍,每日高達700萬桶的原油供應損失是“幾乎不可能彌補的巨量損失”。
陳衛(wèi)東在采訪中亦指出,IEA代表主要能源消費國的利益,若OPEC+決定將IEA的數(shù)據(jù)排除在外,意味著中東此番沒有選擇跟隨美國的政治立場,而是保持著一個比較中立的態(tài)度,甚至開始疏遠美國。
因此,在他看來,目前油價尚未出現(xiàn)明顯上行或下行的趨勢,維持在高波動率狀態(tài)才符合各方利益。
卓創(chuàng)資訊分析師趙穎也在11日發(fā)布的報告中分析稱,相比于供需現(xiàn)實,預期更容易受到市場情緒和消息面的影響。“目前,東歐國際局勢對于原油價格的影響已經(jīng)進入第三階段,東歐國際局勢變動及制裁力度預期差是決定短期油價的重要因素。”
|